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12年设立,目前下设中国古代文学、中国古典文献学、文艺学、文艺美学、汉语言文字学、中国现当代文学6个方向。
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单位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。文学院学科实力雄厚,拥有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“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教师团队”,建设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、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——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,拥有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、四川省扬雄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和 “四川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团队”“四川濒危活态文献保护研究团队”两支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。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、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学科教学(语文)教育硕士(ED.M)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(MTCSOL)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,形成中国古代文学书写方式的生成发展与传播研究、四川方言与藏彝走廊语言文化研究、比较视域下的中西方文艺美学研究、叙事文本理论的中国化研究、语文读写教学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范式研究等特色方向。
近年来,流动站合作导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“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”“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诗学文献集成校笺”“古本散曲集成”、重点项目“魏晋南北朝道教美学研究”“三星堆文化与中国文明研究”“西夏文学作品选、译、著和西夏文学史研究”“新时期以来小说‘情感体制’研究”等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,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重大专项“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文献汇辑与研究”“巴蜀文化与东西两洋研究”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“清末明初日本人巴蜀游记研究”以及教育部一般、专项等各类项目20余项,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文学评论》《文艺研究》《文艺争鸣》《文学遗产》《世界宗教研究》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,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项,获教育部、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。
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完善,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。学校对博士后在工作、生活等方面有优厚的条件,欢迎有志之士进站工作学习。
研究方向及合作导师
拟招博士后研究方向 |
合作导师 |
中国古代文学 |
汤洪、赵义山、汪燕岗、王红霞、刘勤 |
中国古典文献学 |
房锐、汤君 |
文艺学 |
钟华、陈佑松、庞弘 |
文艺美学 |
董志强、刘敏、申喜萍、毛娟 |
汉语言文字学 |
周及徐、袁雪梅、王振、张能甫、王勇、刘海燕 |
现当代文学 |
谭光辉、刘永丽、邓利、王琳 |
联系方式:
通讯地址及邮编:四川成都锦江区静安路5号,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,610066
联系人:李老师
电话:028-84760563
邮箱:4571778@qq.com